雷人标准答案伤了孩子

20.01.2015  14:37

      据《钱江晚报》报道,浙江省金华市一位初三学生语文考试的一道试题得了零分。不但孩子和家长想不通,而且这道试题也让很多人纠结了。
      题目大致内容是:某广告摄制团队为了人工造风,购买了20台电风扇,用完后捐赠给当地最穷的学校,捐赠成为了新闻热点;事后,一位叫王东的商人认为这批电风扇有收藏价值,找到校长称电风扇使用有危险,在花了5000元购买的同时,捐助了桌椅。问题是:你认为王东是一个怎样的人?
      现实生活中想要判断一个人是怎样的人都非常困难,何况单单只靠几行文字?不知道您看完题目怎么想,起码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一道好考题,至少不够严谨。但当您看到标准答案时,估计会与笔者一样,有一种被“雷”到的感觉——报道称,老师在分析卷子时给出的正确答案是:“王东是一个利欲熏心,善于投机,甚至有点狡猾的商人,并且应该归属于不是好人的行列。”
      对于这个答案,出题方——金华市婺城区教育局语文教研组的一位老师解释,这道题目并不是开放题,答案通过阅读文本可以得到一定指向性的。出题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与文本形成对话,能真正去读懂文本,引导学生真实阅读,希望提升学生阅读的广度、深度、厚度。
      我们不清楚,究竟是孩子们没有读懂题目,还是没有读懂出题老师。结合题目和标准答案,可以看出出题老师所谓的“指向性”,仅仅就是王东看到了电风扇的“收藏价值”才进行交易,并以此得出“不是好人”的结论。纵然,应试教育使“标准答案”无可避免,但如此逻辑疏漏的标准答案以及解释,实在让人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难道商家因为盈利(即电风扇的“收藏价值”)进行正常交易就成了坏人?作为考题,既然非要用标准答案,就要求出题者严谨地给出足够条件,让答案具有唯一性。若教育者对其中漏洞心知肚明,却因懒于思考,而简单地用标准答案约束学生的合理想象,那么这完全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如今,我们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都有统一化的格式、统一化的命题、统一化的标准,为了标准答案,对学生进行艰苦的磨练。而在标准答案背后站立着的,则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老师为了应试题“标准答案”而教,学生为得试题“标准答案”而学。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世上很多事情本身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有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而正是这些差异和不同,才让人们具有了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能力。我们需要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不断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制度。
      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去制定一套标准答案,倒不如多下功夫,好好地思考一下如何在“去标准化”上的改革。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