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昨日聚焦特色小镇建设,报道了我市西青区杨柳青镇搭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新平台,将千年古镇打造成为具有文旅特色的新型小镇── 喜看青青柳色新

02.11.2019  10:26

  11月1日,《人民日报》在第13版刊发文章《喜看青青柳色新》,报道了我市西青区杨柳青镇搭建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新平台,将千年古镇打造成为具有文旅特色的新型小镇。文章从古镇之特、观念之变、改革之路、创新之魂、动力之源五个方面,深入探究杨柳青镇如何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与挖掘自身特色、不断改革创新相结合,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文章中写道,徜徉古镇杨柳青,声声古琴音从青砖灰瓦间溢出,沿运河两岸流淌,一幅隽永的文化长卷就此舒展。十里长堤、舟楫林立。石家大院、安家大院,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孕育了大院文化。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声名远扬的木版年画,滋养着吉祥文化。作为文旅特色小镇,杨柳青以发展民俗文化产业为主业,吸引企业及商户1100余家,完成特色产业投资21亿元,年接待游客226万人次。

  文章中写道,杨柳青缘水而生,因河而兴。随运河水漂来的还有年画技艺。十几平方公里的小镇,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随手勾上几笔墨线、抹上一团浓彩,是古镇人的家常便饭、生活悠情。天津杨柳青与苏州桃花坞,由此并称“南桃北柳”年画乡。走入寻常百姓家,跟上时代节拍,传统文化才能活起来。重拾传统,将年画特色、时代元素熔为一炉,杨柳青元宵灯会一办26年。月色灯山,运河人家,一盏盏花灯点亮我们的节日,也将年画文化深植人心。

  文章中写道,文化古镇杨柳青,传承光大实不易。单是大运河畔一片地块建什么,10年来几经更易。南运河畔,北岸石家大院旅游景区,南边杨柳青镇政府,明代修建的文昌阁静立一旁。从高空俯瞰,这块地状似元宝,被称为“元宝岛”。元宝岛的新定位是“文化、旅游、休闲和生态”,未来面向市民开放,将成为杨柳青的眼睛。留住小镇古意,杨柳青一鼓作气,又回购了石家大院以西的一片老住宅。如今的大院文化区,与周边如意大街、文昌阁等历史文化区融为一体,古风雅韵,交相辉映。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走特色之路,搞绿色发展,已超越古镇文化旅游景区小小范围,推及整个杨柳青。

  文章中写道,从“”到“”,从“”到“”。特色小镇建设过程,就是深化供给侧改革的生动实践。沿杨柳青镇往西北行四五公里,至津同公路处,偌大的停车场满满当当。都是奔着杨柳青庄园来的。过去单纯搞游乐,同质化竞争。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农食互联接手庄园,突出特色,农旅一体,农业观光。说到市场主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杨柳青镇十街村也是受益者。

  文章中写道,打开思路,找到出路。特色小镇成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创新带来生机。时至今日,运河两岸绿柳依依,雕梁画栋,古镇依然画庄林立,字号满街。引入实体企业,试水网络营销,开发衍生产品……创新给杨柳青年画插上翅膀,知名度影响力大大提振。目前,杨柳青共有年画从业人员2000多人,画坊70多家,年画衍生品研发16个类别180多个品种。前不久,杨柳青年画娃娃表情包在腾讯表情商店正式上线,迅速走俏。杨柳青的发展不是孤本。西青区几个镇,你追我赶,努力挖掘优势资源,特色小镇成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

  文章中写道,特色小镇的发展为了人,特色小镇的建设依靠人。挖掘传统文化,传承开拓精神,激发内生动力。杨柳青镇民俗文化节办了十几年,元宵灯会连办26届。活动期间人流量骤增,一个灯会,一天来客可达约20万。挖掘传统文化,传承开拓精神,激发内生动力。以特色小镇、特色村庄为依托,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一体推进,产业有说头,文化有看头,休闲有玩头,农民有赚头。大运河畔,杨柳青特色小镇引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正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