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区农业信息第六期
03.06.2016 05:09
本文来源: 农业厅
1 、 中国农业走向世界大舞台 ——我国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成就综述 近年来,我国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对外投资合作深入推进、农产品进出口稳定发展、农业国际影响力逐步提高,与重点国别、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农业多双边合作和科技交流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世界农业贡献着力量。 (1)引智引技,科技合作助力农业现代化。近年来,通过实施一批重大联合项目,我国引进了大量的农业种质资源、技术、农机装备、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为推动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引进国外农业先进技术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缩小我国农业科技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一项长期任务。事实上,为尽快缩小我国农业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早在1994年,我国就启动实施了948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截至2015年9月,948计划向40余个国家(地区)派出1576名专家学习考察和开展合作研究,请进1253名专家开展农业技术交流、合作研究与培训。引进动植物、微生物种质资源及优良品种24700多份,先进及实用技术1000余项,关键仪器设备430余台(套)。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共育成新品种260多个,取得专利技术和品种权545个,培养硕博士人才近2100人。国际合作使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时间平均缩短10-15年,节约研发经费30%-50%,引进的国际农、牧、渔业先进技术几乎囊括了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加工的所有环节。 (2)积极走出去,为世界农业发展贡献力量。在引资引智的同时,我国农业也在不断加大走出去的步伐和力度,农业对外投资合作进一步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截至2015年底,农业对外投资存量超过117.4亿美元,在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农林牧渔类境外企业1300多家,覆盖了种植、林业、畜牧、渔业和相关服务业等各个行业以及生产、加工、仓储和物流等主要环节。农业走出去政策创设多点开花,农业走出去企业保费补贴试点和农机购置补贴境外延伸试点逐步启动。有关金融机构对于农业对外合作的支持不断增强,到2015年底中国进出口银行已向农业部推荐的约90个农业对外合作贷款项目批贷人民币230多亿元。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初步构建起农业走出去的规划体系、政策框架体系、信用评价体系、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等5大体系。除了对外投资,我国近年来还不断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技术和资金援助。自粮农组织1996年发起南南合作相关行动计划以来,我国积极推动项目有序实施,获得全球广泛肯定。截至2016年5月底,已启动23个“南南合作”项目,向非洲、亚洲、南太平洋、加勒比海等地区的26个国家派遣了1040名农业专家和技术员。去年,我国与世界粮食计划署起草了双方关于加强消除全球饥饿及促进发展伙伴关系的谅解备忘录,中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南南合作培训班首次在华举办,全年为亚非国家培训农业技术与管理人员1547人次,推广了一大批我国实用的农业技术与管理经验。 (3)优化进出口结构,农产品贸易稳定健康发展。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市场全面开放,农产品国际贸易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农产品贸易总额增长5.7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我国通过统筹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类规则,保障了农产品贸易稳定健康发展。一方面通过适度进口,调剂余缺,弥补国内产能不足,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力度,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 2015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706.8亿美元,与“十一五”末相比增长了43.2%。出口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产品持续发挥竞争优势,同期相比,水果、蔬菜、畜产品及水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58.1%、33.4%、24.0%及47.0%。为了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农业部采取多种方式,统筹开展优势农产品营销促销,先后多次举办了国际渔业博览会、薯博会、国际种业博览会、农交会等精品展会。中国-东盟优质水果推介活动、中国-亚欧博览会优质水果推介活动等已经连续举办多届,推动我国水果销往东盟、中亚与欧洲国家。同时,通过整合境外展会参展资源,着力打造国家级农业展团。去年,我国企业以国家展团形式参加了米兰世博会、韩国国际食品展、俄罗斯金秋展、布鲁塞尔全球国际水产展等世界知名展会,提升了国外消费者对我国农产品的认知度。 (4)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农业文化。福州芬芳的茉莉花茶,彩云之南迷人的哈尼梯田,生态和谐的稻鱼共生系统……这些珍贵的农业文化资源,如今都已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我国着力推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水平,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军者。在已确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我国数量占1/3左右,正让越来越多的国家人民感受到我国农耕文化的魅力。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的“软实力”也正在与日俱增。除了农业文化的魅力,我国农业发展成就也多次获得国际社会肯定和赞赏。2015年,我国被授予完成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目标的证书,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完成了5000万美元信托基金合作总协定磋商,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平台发挥了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同时,我国越来越重视国际标准制定,不断提升国际涉农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成为国际农业规则制定者之一,通过参与三聚氰胺、莱克多巴胺、硫丹等一系列残留限量标准的指定,切实维护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2 、 政策粮源出库积极 玉米价格窄幅波动 5月下旬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维持稳定,局部地区略有小幅调整。国家政策性超期储存和蓆茓囤储存粮源进行首次拍卖,成交率较高。国际市场受强劲的出口需求以及豆粕走升带动,美国玉米期货价格升至10个月高点。 (1)东北玉米价格稳中稍显偏弱。近来东北地区市场购销维持清淡,基层余粮售罄,粮源供给主要以政策玉米流通为主。由于轮换玉米主力势头不减,地方储备拍卖和超期玉米定向销售也在有序推进,玉米价格整体稳中略显偏弱。(2)华北地区玉米价格窄幅波动。随着市场粮源逐渐被消耗,近来华北基层余粮进一步减少,目前粗略估算约在1-2成,预计将供应至6月份,余粮的持续消耗下企业将更多采购政策粮。另据贸易商反映,华北地区优质粮源集粮相对困难,供应偏紧下价格仍趋坚挺,后期贸易重点将由玉米转为小麦。(3)南北港口玉米价格维持稳定。近期北方港口玉米贸易活动停滞,港口继续以调运政策粮源为主,价格基本稳定。南方港口进口谷物库存充裕,饲料企业多使用前期签订轮换玉米,价格继续受到抑制。(4)销区用粮采购积极性不高。近期南方用粮企业轮换粮进厂价格变化不大,企业库存较也中旬稳定,诸多粮源令企业采购缓慢,市场主体多持观望心态。(5)美玉米期货升至10个月高点。近日,国际谷物理事会(IGC)26日上调2016/17年度的全球玉米产量预估。预计2016/17年玉米产量为10.03亿吨,高于前次预测的9.98亿吨和前作物季的9.71亿吨。上周,受强劲的出口需求以及豆粕走升带动,美国玉米期货价格升至10个月高点。 3 、 供给加大致新麦价格跌破1元 随着新小麦大量收获上市,流通市场供给压力明显加大,由于上市新小麦遭受降雨等不利天气影响,面企新小麦采购积极性下降,不断下调新小麦到厂价格,并加强新小麦质量管理,粮食贸易商因新小麦质量参差不齐,其难以规模化采购到符合质量要求的新麦。目前湖北省襄阳市收割期间两次中度降雨给部分正在收割的小麦品质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小麦出现赤霉病粒、病斑粒,部分小麦不完善粒超标;低价质差小麦持续滞留在流通市场将使得麦价整体承压明显。 近期面粉加工企业粮源加工成本下降及麸皮行情大幅走高使其加工亏损明显缩减,但面企开工仍处于较低水平。当前国产优质陈小麦价格整体平稳运行,其中河北石家庄地区面粉加工企业藁优2018进厂价2780-2820元/吨,山东潍坊地区济南17进厂价2720元/吨。今年新产小麦市场将呈现两极分化现象,新麦价格保持优质优价、劣质低价原则,质量较好的优麦其价格将明显高于较差小麦,但受进口小麦及国产小麦价格整体重心下移等因素制约,2016年国产优质小麦价格高点难以达到上年同期。 2015年夏粮收购期间,国产优质小麦上演“过山车”行情,由于部分区域新麦质量受损加之国产优质小麦整体供给偏紧,导致国产优质麦行情受热捧,华北地区优质强筋小麦收购价从上市时的2440-2500元/吨跃升至2800-2900元/吨,后在进口小麦力度加大且内外价差较高冲击下,粮库、粮食贸易商出现抛售潮,国产优质小麦价格大幅下跌。2016年以来国内进口小麦数量持续攀升,2016年1-4月累计进口小麦85.87万吨,同比增长43.6%,当前广东深圳地区国产优质小麦济南17进厂价2900元/吨,相比之下加麦1号性比价优势仍然明显。 据预测,今年汛期我国降水总体偏多,长江、松花江、淮河、西江等可能发生大洪水,而华北地区、华南东南部可能出现较重旱情,国内主产区新麦收获期间天气情况仍将对新小麦最终的产质量带来决定性影响,也将影响2016年新麦收购市场行情走势。截至5月26日17时,全国已收获小麦5159万亩。因新麦收购价大幅低于托市收购价,安徽以及湖北地区分别将于5月31日、6月1日起启动托市收购,其他主产区也将随着新麦收获及收购的进行相继启动托市。今年夏粮收购期间,国产优质强筋小麦仍将继续成为市场焦点,但美国农业部5月全球小麦供需报告上调2016/17年中国小麦进口预估,预计进口小麦“量价”将制约国产优质小麦价格空间。 4 、 国产大豆价格走势不容乐观 农户进退两难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不断下滑,2005年,大豆种植面积为1.4亿多亩,但到了2015年,大豆面积仅为9756万亩。10年的时间,大豆种植面积减少了4630万亩。为了促进大豆的健康发展,保护农民的利益,2016年,国家继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前不久,国家还出台了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扶持大豆种植。农业部印发《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比目前增加4000万亩。大豆的产业环节为生产、产出、收购、加工、销售。2015年,我国进口大豆8169万吨,比2014年增加了1029万吨,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70%左右,是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同时,一吨进口大豆,比国产大豆要便宜6到7百元,国产大豆失去了价格优势。短期内,大豆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改善,未来,国产大豆的价格走势仍旧不容乐观。目前影响豆农收益的主要因素为:栽培品种出油低、单位产出低、生产成本高、进口大豆的挤压等。建议:一是科学种植。通过合理的种植技术提高蛋白含量、增加产量等;二是要建立产销对接机制,据订单生产,促进合作社和销区市场的紧密合作。
本文来源: 农业厅
03.06.2016 05:09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