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区农业信息第四期
29.03.2016 18:01
本文来源: 农业厅
1 、 春耕生产热潮掀起进展总体顺利 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成为突出亮点 又是一年“春分”时。全国由南向北全面进入春耕生产大忙季节。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各省反映,各地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春管春播动手早、行动快、措施实,农业调结构转方式有序推进,春耕生产进展顺利。 今年春耕生产开局良好,有四个特点:一是夏粮生产保持稳定。预计面积基本稳定,苗情长势总体正常。小麦返青期一、二类苗比例86.2%,同比减少2.6个百分点,比近5年同期平均减少0.7个百分点,但比近10年同期平均增加1.9个百分点。二是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据种植意向调查,今年结构调整呈现良好势头,水稻、小麦等口粮品种面积稳定,玉米面积调减,特别是“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调减幅度较大,大豆、薯类、杂粮杂豆及青贮玉米、优质饲草面积增加。棉花、油料、糖料面积调减,蔬菜及特色作物面积扩大。三是农资供应量足价稳。“两杂”种子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化肥、农药、农膜供应均能满足春耕需求,受国际油价低迷影响,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利于降低投入成本。四是春耕备耕基础较好。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稳定增加,继续实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并保持基本稳定,提早预拨了小麦“一喷三防”等补助资金。各地春耕备耕工作部署早、措施实。目前,华南早稻和西南中稻进入播种育秧期,西北春小麦陆续开始播种,东北水稻大棚育秧已准备就绪,春耕备耕进展较为顺利。 各地反映,今年春耕生产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小麦油菜苗情差于上年,病虫草害发生偏重,再加上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今年农业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春季冬麦区可能发生“倒春寒”,南方可能发生渍涝,东北局部可能发生低温春涝,影响春管春播。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农业部及早安排部署,在“雨水”当天就召开春季田间管理和春耕备耕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各地及早组织发动,迅速掀起春耕生产热潮。及早制定下发了春季田管技术指导意见和科学应对厄尔尼诺防灾救灾保丰收预案,多次派出工作组和专家指导组,深入主产区,开展分类指导,推动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全力促进春耕生产顺利开展。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各级农业部门按照中央部署,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加大力度,强化措施,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春管春播任务,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奠定夏粮丰收的基础,赢得稳粮增收和提质增效的主动权。一是稳定粮食守底线。落实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等政策,强化信息引导,指导农民安排好种植结构,力争小麦、水稻面积稳定在8亿亩。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和指导服务,深入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全力攻克影响产量提高、品质提升、效益增加的技术瓶颈,集成组装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强化科学防灾减灾,及早做好应对超强厄尔尼诺的技术和物资准备,实施主动避灾,推进科学抗灾,做到及时救灾。强化病虫防控,“虫口夺粮”保丰收。二是调优结构提质量。抓好“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力争到2020年调减玉米5000万亩,其中2016年调减1000万亩以上。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到县到乡。多渠道整合资金,专项支持“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及早落实替代作物的种子等物资。大力发展市场紧缺的大豆、杂粮、优质饲草等作物。此外,稳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三是藏粮于地稳产能。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优先建设高标准口粮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以土壤改良、培肥地力、养分平衡、质量修复为重点,分类指导,分区推进,提升耕地内在质量,做到“藏粮于地”。四是转变方式可持续。继续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化肥机械深施和秸秆还田,加快有机肥替代和新型肥料应用,扶持一批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推广精准施药、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实现减量增效、节本增效。 2 、 今年玉米临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 2016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农业领域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农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2007年以来,国家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保持市场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的来看,我国粮食供求总量保持基本平衡,但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粮食供需格局变化,近年来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逐步凸显。特别是玉米已呈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局面,库存高企、财政负担加重、国内外价差较大、收储和进口压力不断增大、用粮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突出。面对粮食市场供求的新形势,原有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面临的矛盾日益显现,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将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和保障农民合理收益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一方面,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生产和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拨付到省区,由地方政府统筹将补贴资金兑付到生产者,以保持优势产区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为推动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将积极采取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信贷支持、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合理消化库存等综合性措施。 这次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与过去实行临时收储政策是一致的,都是坚持把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 、 临储价高难入市 国内麦价或整体偏强 由于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底价调价预期明显降低,流通粮源数量减少,加之面粉企业库存下降较快,虽然终端需求较为低迷,但面粉企业采购意愿明显增强。预计国内主产区2016年产小麦上市前,流通市场粮源供给的有效性及持久性面临需求阶段性考验。 (1)粮源采购分化明显。目前国内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分别为23%、75%,其中,一类苗主要集中在华北、黄淮等主产区。近期全国大部气温回升,利于北方冬小麦返青起身;黄淮、江淮等地降水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及土壤增墒。目前,全国冬小麦长势总体较好,在未有重大天气灾害的情况下,预计2016年全国冬小麦平均单产接近去年,持平略减;与近5年相比,持平略增。当前国内粮源供给渠道主要是各级储备粮以及农户手中持有的粮源,市场贸易粮稀少,流通粮源供给数量同比下降明显。近期随着流通市场粮源数量持续减少,部分区域麦价出现不同程度走高,面粉加工企业为保证正常生产所需,被迫提价收购小麦以增加供给数量。北方麦价整体好于南方,优质小麦市场行情好于普通小麦。截至3月中下旬,江苏2015年产普通红小麦靖江安宁港海轮平舱价2400元/吨;河北赵县2460元/吨,山东夏津2480元/吨。3月18日,南方小麦交易市场竞价销售1.231万吨江苏江阴产红小麦,起拍价2370元/吨(价格类型:船板价),最高成交价2415元/吨,较起拍价高45元/吨。 (2)粉企下调开工率。2016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91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总额2506亿元,同比增长12.6%。由于玉米现货市场价格弱势下行,饲用需求低迷,麸皮市场用量受到明显挤压,国内麸皮市场行情持续下行,对面粉加工企业冲击明显,面粉加工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因小麦供给量明显下降,导致麦价出现不同程度上涨,面粉加工企业遭受上下游同时挤压。为应对麸皮价格持续下跌局面,面粉加工企业下调企业开工率,与此同时,上提面粉出厂价格,缓解经营压力,但整体效果不佳。截至3月17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富强粉平均零售价格为2.60元/500克,标准粉平均零售价2.32元/500克。 (3)剩余库存持续扩大。近期,国家临储小麦拍卖成交虽较前期好转,但成交量同比下降明显。据统计,截至3月中下旬,2016年以来国家临储小麦累计投放粮源1153.3206万吨,实际仅成交5.5333万吨,平均成交率0.48%,周度成交均价2338-2535元/吨。国家临储小麦成交持续低迷,导致其剩余库存数量同比持续增加。截至3月中下旬,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数量为3886万-3986万吨,同比高1755万~1855万吨。国内麦市供需宽松大格局下,政策性粮源库存数量高企,且出库成本较高,对流通市场小麦“量价”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 (4)流通粮源供给堪忧。距离国内主产区2016年产新小麦上市不足3个月,国家临储麦成交量同比大幅下降。随着各级储备粮轮出消耗,以及持粮主体出货,流通市场粮源数量趋于枯竭,面粉加工企业规模化采购难度以及采购成本加大。饲用小麦需求基本丧失,而制粉需求因下游市场低迷由以往的增长态势下滑,小麦需求整体表现乏力,这也导致国内麦市在流通粮源数量同比明显降低的情况下未现明显上行动力。因小麦流通市场价格与国家临储小麦价差较大,且小麦政策性库存数量及年份结构相对较好,或难以出现大幅下调拍卖底价以“去库存”。 陈小麦市场供给在国家临储小麦难以入市的情况下,面临需求阶段性考验,国内流通市场粮源阶段性供给渐成隐忧,国内麦价整体将偏强运行。建议面粉加工企业合理安排粮源供给数量及渠道,有效保证开工所需以及控制加工成本。 4 、 磷肥市场暂无好转 近期,国内二铵市场淡稳运行,二铵生产企业仍以保底预收发货,买断成交依旧较少。目前64%二铵主流出厂预收报价2400-2450元/吨,低端出厂价2350元/吨左右。节后龙头企业开工维持在8成,企业期待春季市场启动,但目前下游采购积极性不高,观望气氛较浓厚。 国内市场方面,湖北64%二铵主流出厂报价维持节前的2450-2500元/吨,买断成交价低至2350元/吨。厂家执行预收订单为主,新单预收情况欠佳,仍以暂定价保底为主,只有部分企业有买断。云贵川地区二铵企业开工提升至8成,主要执行前期暂定价订单。东北地区64%二铵主流到站暂定价为2750-2900元/吨,新疆64%二铵暂定到站价为2900元/吨,甘肃暂定到站价为2700-2750元/吨。经销商接货情况有所好转。 二铵出口市场方面零星走货为主,印度方面近期基本无采购,上周中国出口价格再次下滑,离岸价格下滑10美元/吨至350-360美元/吨。国际二铵市场持续下滑,出口无利润,出口大门在短期内难以打开。企业开工无明显降低,库存压力大,供大于求矛盾凸显,好在国内春耕用肥旺季即将来临,二铵市场需求有望好转,但大面积启动应在月底开始,目前整体社会库存较足,短期二铵市场淡稳为主。
本文来源: 农业厅
29.03.2016 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