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想出好点子 天津红薯“走红”互联网

21.11.2015  16:36

  “您好,我现在出发给您送红薯,大概1个多小时能到。”昨天(20日)一早,记者来到天津市静海区港里村时,村支书刘士义正准备出门。“我今天要到市里三个单位送货,政法委专门开官微帮我们村卖红薯,订单还真不少呢。”刘士义一边说一边往车上搬红薯。

  港里村共有350户人家,近三分之一的农户年收入不足5000元。据村民讲,当地受自然条件限制,农作物种类不多,从前年开始种植红薯。由于村民掌握的市场资源有限,销售成了难题。“目前村里的仓储条件还跟不上,如果这些红薯不能及时卖出去,一旦降温就全糟蹋了。”村主任王炳祥告诉记者,这么多的红薯,光靠村民们走街串巷去卖不太实际,卖给中间商,收购价格又太低,除去运费几乎没有盈余。今年村里的红薯又迎来了丰收,望着地里成堆的红薯,村民们忧心忡忡。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市委政法委驻村工作组给出了好点子,用互联网推广。”王炳祥说,今年10月上旬,一条透着浓浓暖意的消息,出现在政法委机关干部微信朋友圈:“优质精品红薯,绿色环保农产品。品尝冬日里最温暖的味道,对港里村农民奉献一份爱心。”随着转发的人越来越多,港里村村委会接到的订货电话不断。为了扩大知名度,工作组又专门以“政法委帮扶村”的名字开设官方微博,大力推广港里村的红薯。官方微博不断更新,介绍当地红薯产销情况、红薯粉丝的制作生产过程以及红薯的各种吃法,短短几天订货电话就被打爆了。

  货是订出去了,送又成了难题。“港里村位于静海区最南端,距离市区较远,而订货的个人或单位几乎都在市里,而且分布不均,如果每一单都分别送,运输成本就太高了。”一名工作组成员对记者说。为了帮助村民们节约成本,工作组联系了政法委的几个热心同事,由他们在市区设立了几个接货点,村里只需派人把红薯送到这几个点位就可以了,然后再由购货者自提。自从用互联网销售红薯以来,红薯已卖出了3000多箱,收入6万余元。

  销售红薯只能解决一时一事的困难,摆在港里村面前更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找到能致富的好项目,让广大村民增产又增收。驻村工作组成员表示,正在设想围绕红薯深加工做文章,制作红薯粉丝、薯片、薯条等食品。并且,今后还将考虑采用电商等多种形式销售红薯,形成品牌为村民增收。(记者 孙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