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积分变养老金靠谱吗? 各方面仍不够成熟
天津北方网讯: 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去商家购物会返一定的积分,这些积分却形如鸡肋,不仅常常被忘记,真准备换购的时候又会因为选择有限而“无从下手”。眼下,一些网络公司纷纷“转变思路”,将积分转变成“养老金”,存入消费者个人账户中,达到退休年龄即可一并取出——这样的好事儿,靠谱吗?
日前,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眼下已经有数家网络公司瞄准了消费养老产品。下载其中一款名为“小确幸”的APP,安装注册后,系统立即赠送1元养老金,记者看到,包括阿迪达斯、海底捞、外婆家等知名商家已经在APP的商家一栏有所显示,可直接绑定会员卡。
“小确幸”客服称,实名认证、绑定银行卡后,用户的每一笔消费都会产生养老金,产生养老金的方式有积分兑换、扫二维码、消费返利等。养老金会存在我们给您开的养老金账户里,由工商银行进行账管,通过工行和天弘基金的合作,天弘基金会将养老金提出来做投资理财,并保证“用户的养老金只会升值,不会贬值”,但“升值幅度由天弘基金方面负责”。
长达数十年的托管期,养老金是否安全?对方表示,“我们按照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的规定,用户到达该年龄可以一次性取出。工行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和安全保证,即便我们公司不在了,工行还是会照常支付。”
那么,消费养老到底能带来多少养老金?该客服简单算了笔账,“养老金和个人消费有关,买一件5000元的奢侈品,积累的养老金可能是50元;吃一顿饭,养老金或许只有5毛钱。按照25岁开始积累,55岁退休计算,每年消费几万元,可能产生几千元养老金,10年几万元,30年就是十余万元。”
采访中,一家名为“积分宝”的平台则给出了另一套模式。“只要您花30元办理我们的积分宝卡,在合作的商户里消费,就会获得一定比例的让利积分,当累计的养老金每达到20元钱,就会给您投到中国人保公司里。”工作人员称,到达退休年龄时,只要将身份证复印件、银行卡复印件以及投保成功后收到的电子保单一起提供给保险公司,就可以在当地柜台领取养老金了。“目前在全国已经有几百万个会员,我们公司是2009年成立的——现在已经有人成功把养老金领到手了。”
专家观点
养老创新尝试仍需谨慎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认为,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创新力较强,为消费养老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同时,消费养老能使消费者、商户、投资机构三方形成共赢,市场潜力巨大。“不过,我国消费养老目前处于萌芽期,进入该领域的企业相对较少,大部分消费者对消费养老较为陌生,法律法规也尚未完善。”
采访中不少市民也表达了他们的顾虑:保单是否正式?是否在相关部门备案?积分和养老金的换算是否清楚明晰?更重要的是,目前消费养老显然针对的是中青年,那么对于一个长期的养老规划,这种模式的生命力又有多久?
“消费者是否愿意尝试消费养老的新模式,与消费养老平台的专业能力、服务能力、安全保障有重要关系。”扈志亮建议,眼下消费养老尚处在起步阶段,各方面仍不够成熟,消费者还需谨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