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国等代表在媒体开放日答记者问
推动新发展理念在天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3月8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天津厅,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商报等境内外媒体记者旁听天津代表团全体会议,聚焦美丽天津,感受发展活力。
审议告一段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代表团团长肖怀远邀请媒体采访提问,记者们争先恐后举手,希望抢得先机。
八项举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华社记者: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请问天津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
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怎么适应新常态,怎么落实新发展理念,怎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提出明确要求。对于地方而言,关键是要具体化、可操作、可落地。我们结合天津实际,主要抓八项措施:一是抓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水平、做大经济总量,预计今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12%以上。二是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主动适应个性化、定制化、特色化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小升高、小壮大、小做强。三是发展楼宇经济,盘活闲置楼宇资源,吸引优质服务业聚集,打造“立起来的开发区”,全年亿元楼宇达到200座以上。四是推进万企转型升级,对1.2万家“散弱低粗污”企业淘汰转型,腾笼换鸟,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更新装备技术,努力实现质量、效益、环境三提升。五是开展“一助两促”活动,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促进创新创业,扩大劳动就业,保障社会稳定。六是实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出台第一批降成本20项措施,预计全年“减负”480亿元。七是培养和聚集各类人才,深入实施千企万人支持计划、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和人才绿卡制度。八是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工程,总结推广企业、园区、城镇、社会等特色循环经济模式,让资源循环起来,实现减量化、可利用。总之,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使新发展理念在天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自贸试验区让百姓受益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天津自贸试验区在服务民生、惠及百姓方面有哪些举措?
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建设天津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就是要打造制度创新高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近一年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从四个方面让百姓受益。一是进口直营、保税展示展销功能降低了产品成本,群众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进口商品,还有平行进口汽车可以引进国外市场同步在销汽车,降低进口车价格,真正让百姓得到实惠。二是采用负面清单管理,将吸引国外演艺公司、法律机构、中介机构、医院等落户,让群众享受与国外同步的服务。三是降低了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的企业注册,进一步促进创业就业,为百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四是全方位展示国外先进技术产品和地域文化,让百姓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下一步,自贸试验区着眼于提供更加便利、更加便民的服务,打造全球知名品牌、特色商品和多彩文化的展示平台,给百姓带来更多实惠和便利。
主动作为发挥优势 落实“一基地三区”定位
京华时报记者:京津冀“十三五”规划不久前出台,请问天津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上取得了哪些突破?下一步有什么举措?
黄兴国: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目前总体规划已经批复,天津坚持知进知退知止,携手京冀打破“一亩三分地”,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大交通体系建设方面,建成津秦、津保等5条高铁,“一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天津在京冀设立10个无水港,异地候机厅20座。产业对接方面,与北京在宁河区联合规划建设未来科技城,全市去年引进京冀企业850多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吸引100多个科研院所落户天津,我市企业到河北投资400多亿元。联手治理大气环境方面,以治霾为重点,圆满完成APEC会议、“9·3”阅兵空气质量保障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坚持绿色环境同造、创新平台共用、高端人才共享、金融市场共建、区域文化同构、依据法律共治,使协同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落实“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主动作为、发挥优势,坚定不移地抓下去,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扎实推进安全天津建设
媒体十分关注“8·12”事故后的环境质量、事故处置和安全天津建设情况,黄兴国、宗国英就此作出回答。
黄兴国说,天津港“8·12”火灾爆炸事故教训十分惨痛。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各方面给予鼎力相助,救援处置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没有发生次生事故,没有发生新的人员伤亡,没有发生社会不稳定问题。去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天津经济增长保持9.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财政收入增长11.6%。事实证明,这次事故没有动摇天津发展的良好基础,没有影响天津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天津发展的机遇期,也不会改变天津发展的美好前景。当前,全市上下正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6月即将在津召开的夏季达沃斯论坛。
黄兴国说,国务院事故调查处理结果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客观公正,是对社会负责任的交代,也是对我们的警醒、鞭策和教育,我们诚恳接受,坚决拥护。事故发生后,经过认真反思,事故暴露出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工作作风不严不实、管理职责相互交叉、日常监管严重缺失等问题。对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危化品企业安全整治,用好“蓝、黄、红”三张表,关、停、迁、转问题企业,用四个多月时间整改落实到位。同时加强安全基础工作,实施主体责任、制度规范、设施建设、全员教育、科技支撑和专家检查“5+1”安全监管举措,把安全天津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真抓真管、长抓长管、严抓严管、管住管好。
宗国英表示,截止到去年10月底,“8·12”事故善后处置工作基本完成,事故区域周边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全面启动,配套环境提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多措并举推动万企转型升级
香港商报记者:请问天津在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有哪些举措?
副市长李树起:化解产能、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天津多措并举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散弱低粗污”企业制定并实施万企转型升级行动,目标是实现1.2万家企业转型升级,整体效益提高50%,单位能耗下降15%,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对此采取四项举措:一是抓技术升级、增强创新能力,两年发放2.5亿元专项资金,完成技改项目4700余项,支持培育337项专精特产品;二是抓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引导传统加工企业和产能过剩企业向产业链高端、特别是向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三是抓关停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龙头企业整合兼并经营不善的企业;四是抓设备更新、提升竞争力,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制造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更新设备。
继续深化“十个一”改革
人民日报记者:天津采取什么举措深化“十个一”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黄兴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体制机制改革。天津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力度,以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和市民生活便利为目的,实施“十个一”改革。一是一份清单管边界,公布“权责清单”,将非行政许可事项一次性“清零”,市级审批事项减少到282项。二是一颗印章管审批,组建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取消109颗印章,扩大到全市16个区县,企业设立实现了一照一码一章一天办结。三是一个部门管市场,整合工商、食药、质监三个部门,率先建立起大部门市场监管体制。四是一支队伍管执法,整合街镇乡执法力量,设立综合执法大队,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解决多头执法、空白执法等问题。五是一个平台管信用,建立全市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将56个部门信息连通,实施分类监管。六是一份单卡管通关,推进京津冀通关一体化。七是一套体系管廉政,运用“制度加科技”办法,实现行政执法信息全覆盖、全过程和实时监督。八是一个号码管服务,整合全市53个政府热线号码和服务资源,全部并入8890专线,集中办理群众咨询、求助、投诉事项,让公共服务热线“拨拨就灵”。九是一包教材管培训,开发1000个职业培训包,一包在手,培训无忧。十是一张绿卡管引才,压缩人才引进环节,人才手执一张“绿卡”办成所有事情。
天津已形成一批跨境电商集聚区
中国日报记者:天津将如何建设全国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和综合试验区?
宗国英:国家批准天津为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和综合试验区,体现了对天津的重视和支持。天津发展跨境电商有着区位、产业、自贸区、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我们研究编制了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打造金融、物流、通关等八大体系,线上“单一窗口”、线下“创新试验园区”两大平台,还将建立保税进口商品综合服务平台,这些都对跨境电商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截至目前,天津已经形成了一批跨境电商集聚区,引进了阿里巴巴、亚马逊等跨境电商企业200多家。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会在交易、支付、通关、物流、结汇等方面总结形成好的经验,为全国跨境电商发展探索一条新路径。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天津如何利用自主创新示范区、“双创特区”等优势,吸引更多人才创新创业?
黄兴国:创新转型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去年,天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效果非常明显,主要措施有四项。一是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方便创新企业设立。二是建设众创空间,制定出台10条政策支持众创空间发展,吸引年轻人在“咖啡香”中找到创新创业的乐趣。三是打造“双创特区”,在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建设创新创业特区,突出自贸区体制特色、自创区政策特色、“专家+管家”服务特色,挂牌5个月,注册企业2300家。四是开展“一助两促”活动,政府拿出60亿元,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银行向企业放贷,大力促进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