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生产总值同比增10.0% 服务业年增速居首

22.01.2015  17:49

学习贯彻天津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天津北方网讯: 从昨天下午召开的天津市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本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经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评估审定,去年全市生产总值15722.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去年本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经济发展亮点仍然很多。”市统计局副局长张强对记者说,“主要表现在服务业发展较快、民营经济亮点较多、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发展等方面。

  据了解,去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超7755亿元,增长10.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从年增速来看,这是服务业增速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去年1月至11月,商务租赁等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850.61亿元,增长24.0%。

  民营经济成为促进本市经济平稳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全年新注册企业56945户,其中民营企业54580户,增长79.9%,占新注册企业的95.8%。全年民营工业总产值超10845亿元,增长2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4.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税收都快于全社会投资和全市税收增幅。

  去年,本市大力实施万企转型升级,推动5841家企业完成6902个转型升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503.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0.3%。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本市经济质量效益双提高的重要因素。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大病保险让520万居民受益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本市去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本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民计民生持续改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520万城乡居民受益,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达到600个。

  本市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营造大众创业良好环境。全年新增就业48.8万人,增长0.4%。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最低工资标准、城乡低保标准等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06元,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4元,增长10.8%。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用于城乡社区、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支出分别增长24.8%、19.2%和13.3%。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推进西于庄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完成成片旧楼区三年综合提升改造,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1万套。

  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六升二降

  烟酒类和通信消费价格下降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本市去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去年本市市场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涨幅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上涨;烟酒及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则有下降。

  文化旅游消费增长较快

  来津国际游客300万人次

  本市昨日公布的去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显示,去年本市市场销售平稳增长,特别是文化旅游消费增长较快,共接待国际旅游人数近300万人次。

  去年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8.65亿元,增长6.0%。限额以上21个商品大类中,15类商品零售额实现不同程度增长。网络零售增势强劲,批发和零售业网上零售额124.86亿元,增长62.1%,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2个百分点;文化旅游消费增长较快,限额以上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增长35.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5.9%;接待国际旅游人数296.1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9.90亿美元,分别增长11.9%和15.4%;大众餐饮消费保持活跃,限额以下住宿餐饮业营业额605.61亿元,增长16.5%,高于全市平均增幅5.1个百分点,比重达到80.9%。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