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改革开放40年:3个消防员,1部贵州消防史
天津消防网讯 近期,记者联系采访了不同时期参加消防工作,且都在贵州铜仁市消防支队广建路中队(原铜仁地区消防支队一中队)工作的老消防人,倾听他们的消防心声,记录不同的消防时光,感受一代代消防人“激情燃烧的岁月”,以此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
之所以选择贵州铜仁市碧江区广建路消防中队,是因为广建路消防中队,始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铜仁地区消防支队一中队。这支建队近60年的基层消防中队是一支英雄的队伍,有着光荣的传统,是贵州省建队较早的基层消防中队。
讲述人:吴月清
1973年入伍成为消防人
历任铜仁消防支队一中队战士、队长等
1973年12月27日,对于吴月清来讲是永生铭记的日子。因为这一天,适龄青年的他入伍成为了一名消防兵。
“那个时候,参军入伍,根据组织安排,成为了一名消防兵。”吴月清说。
现在回忆起入伍时的情形,吴月清还记忆犹新:“当时叫铜仁行政公署,我们分下来,快到铜仁时,要用船渡才能到达。”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利,陆运不能直达,与吴月清同一批的16人转为船运最终抵达铜仁。
“那时候,我们叫公安消防科,对外称消防队。当时,铜仁行政公署是8县1区,仅有这一支消防队。”吴月清说,悉数的消防队也仅有两台消防水罐车,出警的时候,消防员则是站在车厢或者车头两侧。在装备上,除了消防水罐车外,也就仅有一台泡沫灭火机。
那个时候,不仅消防队的装备滞后,就连消防队员的个人防护也没有。“清一色的老式军装,带口袋那种。出警的时候有一套战斗服,帆布材质的。外加一双靴子,便无他物。帆布材质的战斗服在必要情况下会有一定的隔离作用。但不像现在的救援服,隔热也隔水。”吴月清说。
训练是每个时期消防员不变的工作任务。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铜仁消防支队一中队并没有独立、专门的训练场地。“那时候所谓的‘营房’也就是两层平房,日常起居都在此。没有训练场地怎么办?我们就去当时的铜仁粮油加工厂‘借’场地进行训练。”吴月清回忆说,队列训练、灭火战术、技能训练和现在都一样。只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灭火救援有了更多多样性和复杂性,战术技能也随之不断完善。
吴月清回忆,有一年年底,由于老百姓熏制腊肉引发了大火,在中队门口就看到烟火缭绕。“那时候都是木板房,燃烧快,熊熊大火猛烈燃烧。中队战士全员出动灭火。经过一番‘战斗’,将大火破灭,我们无人员伤亡。”吴月清说,那个时候,一年下来,整个铜仁行政公署上百起警情。
1981年,吴月清开始担任铜仁消防支队一中队的队长。那一年开始,铜仁市各个县区根据县域实情,逐渐申请设立消防队。“1981年,我们一中队培养了近百人的消防队伍。同年,思南县上报审批成立消防队,获批复后,将培养的百余人中的一部分消防员分到了思南。”吴月清说。
1984年,吴月清根据组织安排调到玉屏县公安局消防科;随后又调到大龙。据了解,当时大龙有个油库,是重点单位,考虑安全,便在此设计了消防队。
到1989年转业,吴月清在消防岗位坚守了16年。尽管离开消防岗位多年,但他一直关注消防事业发展。回顾铜仁消防一中队的发展,他说:“当年的铜仁消防支队一中队变成了现在的碧江区广建路中队,以前的训练条件、训练水平、训练科目、灭火救援能力与现在比真是天差地别;消防车辆从单一功能的水罐车发展到泡沫车、登高救援车、城市主战车;营房从平房发展到几层楼高的崭新营房;作为一个见证了铜仁消防一中队的发展、变化、历史的老消防员,我感到很欣慰。”
责任编辑: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