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质量控制中心召开2016年第二次全体委员工作会议

16.07.2016  05:02

          心内科质控中心委员工作会议于2016年4月25日在天津市维也纳酒店召开,质控中心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秘书参会。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刘先夺处长应邀出席。
          首先,由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刘先夺处长,就目前医疗形势以及心内科质控中心面临工作任务,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部署:一是要继续推进胸痛中心建设,组织专家对申报或拟申报胸痛中心的医疗机构,依据相关检查标准,对“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配套功能区域的设置与标识、急诊介入诊疗基本条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基本支持条件、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与急救中心的相互服务、合作与交流等”进行现场考核。二是强化风险意识,心内科要时刻强化高风险意识,做到医患之间的积极沟通,将不良事件风险降到最低。三是加强监测数据的管理,建议各医疗机构设专人负责数据的监测工作,做到上报数据及时、准确。四是加大高值耗材使用的监督管理,应定期开展对使用高值耗材,特别是要对使用多枚支架的病例进行汇总和逐例分析,使检查、用药、治疗过程更加严谨。五是定期开展死亡病例讨论:对死亡病例进行集中讨论,剖析不足,使诊疗流程更加规范。
          质控中心主任委员丛洪良,对2016年1月-3月介入(PCI)治疗及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数据监测情况进行汇报:一是介入(PCI)治疗情况。2016年1季度,我市共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4710例。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规定的区域范围。但从监测数据中发现,部分医疗机构仍存在上报数据不及时的情况。对此,质控中心将督促医疗机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如:介入术后患者相关监测等信息,应在10天之内上报)要求,及时、准确上报相关数据。二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救治情况。2016年1季度,我市有13家医院上报了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救治情况。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市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首次球囊扩张(D2B)时间平均102分钟。进一步平均分析结果显示,首次医疗接触(FMC)达到240分钟,120转运时间大约30分钟左右,患者转运至医院后38.3分钟进行治疗方案商议,签署知情同意书到球囊扩张时间仅为55分钟,与家属的商议时间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首次球囊扩张(D2B)的时间。
          丛洪良主任还组织与会委员,就下一步将开展的工作进行研讨:一是研究了天津市具备介入资质医院的考核评分细则。二是研讨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核磁检查的安全性说明。三是拟对第十一期学员集进行介入诊疗专题培训。四是联合急诊质控中心,对120医生的院前急性胸痛鉴别进行专题培训。
          最后,丛洪良主任组织参会委员对本专业的死亡病例进行点评:与会委员围绕诊疗环节的适应证、围手术期药物的相关治疗、死亡与介入诊疗的关联性进行点评。同时,要建议医疗机构定期开展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指征、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诊治流程等分析,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