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心医院探索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01.03.2017  05:01

      “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牛鼻子”,大到国家,小到各行各业,只有不墨守成规方能走在时代的前列。三中心医院党委正是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抓出特色,立足长远,让ECOM 技术造福更多百姓。

      着眼顶层设计夯实品牌基础

  众所周知,如果没有心脏的泵血,没有肺的呼吸,人是无法存活的,而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能够进行中短期心肺替代,起生命支持作用的人工器官,有了它,即使没有心脏和肺脏,人也可以存活。

  可以说,ECMO技术代表着一家医院、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但由于ECMO技术难度高、需多学科合作等原因,在国内鲜有人问津,而三中心医院院长李彤却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视角,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但可以造福于患者的核心技术,他带领团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闯的勇气、试的担当,啃下一块块硬骨头。自2005年三中心ECOM团队完成天津市首例ECMO治疗至今,已全面开展了呼吸功能衰竭和心功能衰竭患者的ECMO救治。在业界创立了多个“第一”:与国际同期进行H1N1甲型流感导致的ARDS患者的ECMO救治、在国内率先成立ECMO治疗团队、成立国内首家ECMO中心、国内首批完成ECMO辅助下危重患者院间远程转运、全国率先完成ECMO辅助下介入支架治疗“绿色通道”。

  着眼区域联合与打造生命绿州

  根据国际权威部门数据评价,三中心医院ECMO的成功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暴发性心肌炎、外伤、心肺功能衰竭、危重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肌炎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的救治效果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可。作为天津市唯一的ECMO治疗中心,如何能让这项核心技术造福更多的危重患者?该院党委抓好医疗功能与区域协作,借助三中心医联体优势,并根据国内实际情况,采取“先救命,后交费”服务模式,建立院前、院内的一体化救治体系,把治疗延伸到院外,即在当地为患者装置ECMO之后转运到三中心的ECMO中心,从而为患者提供完整、安全的系统化医疗服务,目前已由外地转运至三中心10余例患者,该项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着眼中国制造促进长远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中心医院党委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突破、自主发展”的原则,针对目前ECMO管路全部依赖进口、临床救治成本高昂的问题,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前瞻部署,立足自主研发,在2011年-2013年,心脏中心科研攻关组进行了生物活性涂层的相关基础研究,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CMO涂层管道,并申请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改善了生物医学材料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和抗凝活性,减轻术后的全身炎症反应,改变了目前国内尚无生物活性涂层ECMO管道、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极大地降低ECMO的临床救治成本,使更多危重症患者受益。

  截至目前,三中心医院借助ECMO技术已完成200余例各类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治疗总例数和病种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主要治疗指标达到国际水平。2015年ECMO项目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相关成果得到国内多家医院广泛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并搭建了京津冀重症患者区域性转诊、救治网络,为提高本市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和科技创新做出了贡献,打造出又一个特色医疗品牌。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