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市场报11月6日A2版刊发消息:第二届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高峰论坛举行

10.11.2015  10:46

  日前,由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北方技术交易市场及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北京能源协会联合主办,天津市科委全力支持、京津冀三地相关机构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高峰论坛暨企业专场对接活动”在天津举行。来自京津冀三地相关机构从“创新创业”发展、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交流和天津自贸区“双自联动”机制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方面,以及新能源和智慧智造两个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对接交流。最终,各分论坛共签署项目合作协议16个。

  资金人才共享实现双向流动

  在北京朝阳区华城骏孵化器创始人杨华看来,优质创业项目必须找到舒适的“”慢慢长大,早就耳闻天津市红桥区创新创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此她专程来津参加本次论坛,并考察天津市红桥区创新创业环境。“目前,入驻我们孵化器里的企业多达100余家,多以跨境电商、高科技、文创企业为主,我们打算将聚集在朝阳区众多好项目纾解到红桥区孵化、发展,实现共赢。回京后,我会将该区创新创业情况、投资环境发送到我们自己的微信平台。

  天津市红桥区委常委、副区长田超告诉

  记者,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不仅会将北京、河北的人才、项目引进天津,天津的资源也将走出去,在本次论坛上启动的京津冀创业者联盟目的就是让信息、技术、人才双向流动,使企业资源、信息、资金实现三地共享、发展。

  借重首都资源提升区域实力

  陈恳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机电研究所教授,在论坛上他告诉记者,此时正是他来天津创业一周年,从去年开始,他的职务增加了一项:清华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机器人所长,负责将清华大学高端装备设计、制造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京津冀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中,对于北京功能纾解的最大期待,就是对北京科技创新能力的纾解,所以我们选择了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明显的天津东丽,目前,我们研发制造的装备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已经实现产业化。”陈恳还告诉记者,“定居”东丽区后,他“偶遇”很多北京老友也来此创业。

  天津市东丽区东丽湖街道办事处主任李晓霞对记者说,2013年,东丽区提出借重首都资源,用5到7年时间实现引进100家科研机构以来,仅仅2年多时间,80多余大院大所、科研机构落户东丽,中科院自动化所、清华大学

  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北京大学北大科技园中科院电工所等国内顶尖研究机构纷至沓来,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接下来,他们将继续秉承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

  产业需要融合地区需要联合

  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主任朱希铎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产业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论坛举行期间,他现身“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交流会”分论坛,将来自北京的“干法脱硫脱硝项目”、来自天津“喷涂机器人”以及来自河北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多层铜布线碱性抛光液”等5项高新技术成果介绍给了京津冀相关机构。介绍完毕后,在座与会嘉宾将他包围,纷纷咨询项目情况,来自天津、河北省的与会嘉宾还提出要尽快到北京对接中关村的科技资源。

  “我们背后还有千余项优秀的中关村项目等待对接、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产品、技术、市场等多维度的评价,提供一体化的‘科技转化全服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手段,我们希望能够在京津冀三地来回跑,跑得越勤,协同发展的效益将会越加显现”。朱希铎深信产业需要融合,地区需要联合,这样发展才会加速,实现多方共赢。

2018年第四期创业孵化大讲堂成功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要求,近日,科学技术委员会
市科委面对面服务驻津青年企业家
  为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和建团96周年,科学技术委员会
市科委召开2017年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中期推动会
  为加强对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的管理、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