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体坛》:服务发展大局 彰显体育价值——宝坻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29.03.2016  01:54

宝坻区体育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全民健身条例》、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全运惠民工程”,着力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水平,有序推进体育产业发展。

十二五”期间  体育影响力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宝坻体育事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长足发展。在体育设施上,建设了8个城乡健身公园、10个街镇文体中心和1个街镇多功能运动场,为全区700多个社区和农村配备安装了全民健身路径器材900余套,场地面积达到108 万平方米。

在体育组织建设上,相继成立了区体育总会、区农民体育协会、区中国象棋协会等体育社团17个,市级绿色健身站点30个,注册备案的区级健身站点212个,三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2000名。每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十几次,参与群众达8000余人次。在竞技体育发展方面,“十二五”期间共有118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在天津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中,宝坻区获19枚金牌。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宝坻区体育事业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区体育局先后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连续数年被天津市农民体协评为区县农民体协工作先进单位。

群众体育在创新中蓬勃发展

多年来,宝坻区以增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为目标,制定下发了《宝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成立了全民健身组织机构,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了全区群众性健身和体育运动蓬勃发展。

在群众体育方面,宝坻区创新活动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学、文明、绿色健身理念贯穿到活动中,以全民健身活动带动健身群众的文明素质提升,相继开展了“育德强体、全民健身”“大手拉小手、健身一起走”“美丽宝坻 魅力体育”“绿色宝坻、绿色生活、绿色运动”等主题系列健身活动。与此同时,在开展乒乓球赛、中国象棋大赛、职工篮球赛等传统赛事的基础上,增设了垂钓、足球联赛、线上“活力三项”、健身舞等大众喜爱的赛事活动。2015年,宝坻区开展了“宝坻健身荟”集体健身项目海选活动,举办了7场海选,近90支健身队报名,极大地激发了区内群众和区外游客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今年,宝坻区率先开启了“互联网+全民健身”模式,开展网络健身跑、健步走、健身骑“活力三项”活动。

全民健身活动因群众的热情参与而充满生机活力,吸引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成为体育工作的基本遵循。以单项体育协会和体育社会团体为载体,推进体育社会化,体育社团的作用逐渐凸显。为了加强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区体育局每年培训一批社会体育指导员,有组织地引导他们到单位、村居健身站点开展志愿服务。逐步规范管理队伍,按有站点名称、有备案、有牵头人、有相对稳定健身队伍、有管理办法、有相对固定的场地和活动时间的基本要求,引导更多健身站点发展为绿色文明健身队。

竞技体育在融合中推进

为补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不足的短板,宝坻区注重“体教”融合,加强区体育局与区教育部门协调配合,实施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工程,研究制定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规划,确定8所小学、4所初中、2所高中和1所体校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学校,并命名了20所中小学为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在拓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上,宝坻区体育局谋思路、促创新,将体育与社会资源融合,结合民营健身场馆,建立了宝坻区青少年游泳、柔道、田径、羽毛球和乒乓球5个项目训练基地,其中柔道和田径是市级青少年训练基地。本着“从小培养、从基础抓起”的原则,基地学员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低年级中选拔。基地管理纳入区体校的业训评估序列,基地建设向标准化、正规化方向发展。同时与天津体院紧密联合,在区体校及训练基地开设了大学生体育实习基地,弥补教练员不足的现状,提升区内教练员水平,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

为全面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宝坻区体育局在组织区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中,全部增加了青少年组别的设置,先后组织了“大手拉小手、健身一起走”乒乓球、游泳、中国象棋、足球、篮球等赛事活动,营造了青少年参加体育赛事的良好氛围,拓宽了发现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渠道。

体育产业在探索中前行

目前,宝坻区已有27家体育装备制造的民营企业,15家民营健身场馆,为挖掘体育设施新资源,有关部门引导企业改造旧厂房和旧仓库,建成了羽毛球馆、篮球馆、柔道馆等6家体育健身场馆。

按照市体育局提出的“建设高端体育装备制造基地”定位目标,对区内体育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为企业提供体育产业发展相关信息,做好天津市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对接落实工作。同时,注重将赛事活动与企业结合,一方面通过赛事为各企业做宣传,另一方面通过企业赞助推动区内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

在体育彩票销售网点建设上,宝坻区体育局与天津市劝宝超市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借助劝宝超市遍布城乡的700多个营销店面进行彩票销售工作。2015年,区内体彩销售额达3700多万元。

在打造休闲运动营地方面,本着推进生态绿色宝坻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原则,宝坻区将体育与旅游相融合,为旅游特色村——李宦庄,建设了4个标准竞技垂钓池、1个游泳池和1个水上拓展中心,并举办了首届“稻香文化旅游节”,组织旅游团开展了京津冀足球赛等,为宝坻旅游业的开发凝聚了人气。此外,沿潮白河堤顶新城区段建立了40公里“碧水骑迹”骑行路线,形成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比赛场地,既可以开展日常骑行活动,又能承办自行车、马拉松等大型赛事。同时,依托宝坻城区段的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打造了健身步道、骑行步道、水上运动项目和休闲露营地,将体育健身与沿线的观光、游玩、餐饮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宝坻特色的休闲运动营地。

今年4月,宝坻区将启动以“绿色宝坻、绿色运动、绿色生活”为主题的首届体育旅游节,进一步强化部门的协同配合,促进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提升体育综合实力

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大力推广全民健身理念。以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重要契机,深入宣传《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普及体育知识,推广体育活动,提高群众对体育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左右。

挖掘、整理、保护并创新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创建具有宝坻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以“全民健身日活动”为主线,每年举办区级群众性体育比赛10次以上;引导各体育协会、街镇、区直单位、村居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综合运动会或单项赛事不低于4次。

积极推广普及科学、文明、时尚的健身方式和方法。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身走、健身骑(自行车)“活力三项”活动。进一步推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等,倡导职工每天健身一小时。

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关、企业、行政村健身队伍全覆盖。加大社会指导员培训力度,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积极发展街镇基层体育组织,支持街镇、社区村建设行业体育协会、单项体育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等,推进城乡基层体育健身组织的规范化发展。“十三五”时期,使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建立和完善区、街镇、社区村三级体育社会组织。

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坚持体教结合,实施“8421工程”。广泛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活动。中小学校要在认真落实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活动,保证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形成校园特色体育品牌。

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合理布局业余训练项目,坚持人才强体,实施“六个一批”人才工程:即一批优秀体育管理干部,一批高层次教练员,一批高水平运动员,一批高水平裁判员,一批高素质体育教师,一批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经营管理人员,采取培养、引进相结合的办法,改善体育人才队伍的结构,构建适合宝坻体育发展的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体育工作者的热情和潜能。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展体育服务业、高端体育装备制造业和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多形式、多渠道兴办体育产业,积极培育发展体育市场。大力发展体育中介组织和单项体育协会,寻求体育经纪伙伴,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引导体育消费、经营体育赛事、开拓体育消费市场,壮大体育经济。

落实《天津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用足用活国家发展体育产业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加快宝坻区体育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步伐,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把体育项目的开展与文化、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宝坻丰富的水资源,开拓水上健身休闲项目。

稳健销售体育彩票。优化体育彩票工作机制,完善体育彩票销售管理制度,提高销售队伍素质,积极推广体彩新型投注方式,确保体彩销量逐年稳步增加。此外,还要积极申办高水平赛事活动,打造宝坻体育品牌,宣传宝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高端体育设备制造及相关体育产品生产企业在宝坻落户。

加快场地设施建设

加快体育馆建设。在已完成体育馆土建工程的基础上,加快后续工程建设力度,力争2016年12月竣工,顺利承接全运会比赛项目,并争取承办更多的国内外大型比赛。

规划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五个一”工程建设。加快全民健身中心项目规划建设步伐。以区体育馆为依托,拟规划建设标准体育场、室外游泳池、室外篮球和网球场,建成一所区级体育运动学校,形成“五个一”的格局。

统筹建设街镇、村(居)全民健身设施。实现街镇文体中心、社区(行政村)健身路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