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将市民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每一位市民身边

24.12.2016  02:32

      说起今年本市的卫生热词,“医疗联合体”首当其冲,三个区“区域医联体”试点成功,十四个区“信息化医联体”、“专病医联体”等形式多样的医联体遍地开花。一年时间,医联体就从一个陌生的名词,变成了市民看得见、摸得着,能够获得优质便捷医疗服务的好依靠。

  和平区居民刘新荣今年8月突发脑出血,在医大总医院做了两个多月的治疗,11月初,总医院康复科医生告知家属,刘新荣的病情已经进入稳定期,可以转到社区医院做下一步的康复治疗。刘新荣儿媳唐丹丹说,当时家人都觉得心里没了底。

  唐丹丹说:“当时在想,社区医院不就是打打疫苗的地方吗?我们心里有疑问。

  带着疑虑,家人带着刘新荣来到南营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治疗,到了以后他们高兴地发现,因为和总医院共建了“医联体”,这里的康复科不但康复设备、无障碍设施等硬件水平已经能和总医院相媲美,就连骨干医护人员和按摩技师都是总医院直接派出的。唐丹丹说:“咱们这边医生、护士治疗手段跟总医院一样,红光促进血液循环、站立床练她的腿部力量,慢慢她胳膊不疼了,现在不扶自己能站立了;住院费用比总医院还要便宜,一个住院周期14天,便宜得1千多块钱。

  南营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房有床位10张、今年6月正式开始接收病人。担任康复科负责人的总医院康复科主任万春晓说,在多方努力下,半年来这里已经收治住院患者50多人、出院40多人。

  万春晓说:“总医院把医护技整个队伍带下来了,把设备也拖下来了。和平区开了绿灯,把病房都改造成适合康复的病人。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老百姓也接受不了,所以社区医院把南营门所有社区都宣传到位,我们沟通非常融洽、互相配合非常密切,所以一下子床位全收满了。

  让患者受益的同时,“医联体”康复病房也让社区医护人员找到了职业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南营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房医生张全乐说:“成立‘医联体’康复科,总医院的主任来社区,我是跟着主任学习一对一的,每天都要给我讲好多东西,现在很有成就感,自己管的病人恢复得非常快,病人也满意,我们也特别高兴;而且比以前收入能够涨上去50%吧,很踏实了就。

  目前,和平区已经将所有社区医院全都纳入“医联体”之中,医大总医院、中医一附院、口腔医院等三甲医院派出专家直接到社区坐诊,为基层进行人员培训,共享检验、影像等科室技术。总医院医联体管委会运营部副部长高桦说:“每天在社区医院都有总医院的大夫,同时多种形式为基层做人才培养,诊桌带教、基层选派到总医院进修培养、在信息化平台上随时交流。从2016年7月份,和平区全部6家社区医院检验标本都送检到总医院检验中心集中检测,信息化地传输检验结果,这些都已经能够实现。

  截至目前,全市16个区中已经有14个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和平、河北、北辰三区分别建成了覆盖全区的“区域医联体”。依托胸科、儿童、中心妇产、医大代谢病和泰达心血管病五家医院,建设了五个“专病医联体”。越来越多的市民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2017年,本市将继续把发展“医联体”作为卫生领域的重点工作,利用一年时间,完成“医联体”在全市的全覆盖,进一步均衡医疗资源,为市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