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计生行业今年围绕八项重点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

07.03.2017  22:37

      2017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将围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推进“健康天津”建设,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中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基层基础为重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抓改革、补短板、促发展,紧紧围绕八项重点工作任务凝心聚力、用功发力,全面推进卫生计生事业跃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实现新跨越。

  1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全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突出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一是着力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基层首诊”。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以老年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为切入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不断提高慢性病、常见病的基层就诊率,糖尿病、高血压试点病种患者基层就诊率达到40%。

  二是以解决“上转容易下转难”为重点,落实“双向转诊”。同步落实公立医院改革措施,严格患者出入院标准和转诊管理,综合运用医保、价格、宣传、引导等手段,使“双向转诊”机制有效运转起来。

  三是着力加强医联体建设,落实“上下联动”。中心城区在紧密型医联体制度、机制建设和运行管理上加大力度,边远区在镇、村一体化管理,进而成为医疗共同体上下功夫,鼓励三级专科医院发挥技术优势与基层医疗机构联合组建专科专病医联体。区域医联体内逐步建成检验检查、医学影像、消毒供应、远程会诊中心,促进区域资源共享,保障居民享有同质化服务。建立和完善医联体建设和考核标准,逐步建立科学管理和运行长效机制。

  四是着力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夯实分级诊疗基础。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的要求,持续开展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保证服务质量和安全。今年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备儿科服务能力的医生200名。制定实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充实全科医生力量。完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基层优秀骨干人才培养,探索采取区招、镇管、村用的形式补充乡村医生。强化基层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完善百名医师下社区工作,研究制定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倾斜政策,吸引中级以上职称医师到基层执业。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制度,多签多得,优绩优酬。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合理调整岗位设置结构,拓展职业发展空间。

  2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公立医院职责关系,逐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一是成立市级公立医院管理机构,强化政府办医职责和履行出资人职责,实行管办分开。

  二是探索公立医院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强化公立医院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机制,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扩大医院内部管理自主权,落实“两个允许”,探索建立符合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建立以质量为核心、公益性为导向的考评机制,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和效益。

  三是多措并举控制医疗总费用不合理增长。定期公布公立医院费用控制情况,将费用控制情况与医院财政补助、等级评审、床位调整、大型设备配置、评先评优、绩效工资核定、院长评聘等直接挂钩。严格公立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管理,挤压药品耗材虚高价格。加快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保规范和控制医疗费用的作用。加快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提高医务人员控费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减轻医院运行压力,降低医院逐利动力。今年全市公立医院医疗总费用增幅控制在9%以内,药占比总体降至30%以下。

  3 加强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

  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出生人口监测预警,稳定基层工作网络和队伍。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两非”。

  二是完善失独帮扶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做好失独家庭帮扶救助工作,继续实施“暖心保险”项目和春雨润心志愿服务,深入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

  三是完善流动人口聚集地计划生育服务,促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创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示范企业、示范学校和流动人口健康家庭。

  4 推进健康天津建设

  积极推进健康天津建设,初步搭建“大健康”格局。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施新一轮以减盐、减油、减糖和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计划。

  二是优化健康环境。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将争创国家卫生城区作为迎接第十三届全运会在本市举办、纪念爱国卫生运动开展65周年的重要内容。凡是没有申报国家卫生城区创建的区,都按照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标准和要求,对标对表,研究制定国家卫生城区创建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区创建工作,加大城市亮化、美化、绿化、净化工作力度,打造城市靓丽风景线,提高城市品位;已经通过国家创建评审的区,要巩固成果,进一步向国家健康城市的标准对标努力。把第十三届全运会在本市举办作为推动国家卫生城区创建的重要契机,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全面提升本市国家卫生城区创建工作水平。高标准完成好2017年复审,组织开展好健康城区、健康村镇建设,为全运会成功举办创造良好环境,进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健康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和可推广模式。加强病媒生物监测,深化病媒生物防控示范活动。依法加强控烟工作,着力加强控烟主体责任单位考核。推动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2.388万座。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强化监测数据分析和风险隐患报告。

  三是加强重大疾病防控,落实重点传染病防控措施,加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全面实施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继续做好脑卒中、心血管病等重大公共卫生惠民项目,完成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初筛3.6万人。加强精神卫生防治能力建设,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85%以上。

  四是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补助达到每人每年60元。水痘疫苗接种纳入全市免疫规划,以镇(街)为单位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五是深入实施《天津市妇女儿童健康促进计划》,做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着力加强市区两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内涵建设,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全力保障母婴安全。

  六是落实《天津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全面推进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

  5 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主要是完成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重点强调六个方面:

  一是今年是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要全面完成改善医疗服务十三项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加强诊区安全与患者隐私保护,为医患双方提供良好诊疗环境;充分利用信息手段,提供信息查询与推送、信息化结算与支付,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探索开展检查检验集中预约。科学调配门诊、住院、药房等服务资源,深入推进优质护理,强化药事管理。推行日间医疗服务,加强日间手术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覆盖面。

  二是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开展“质量安全年”活动,重点做好分级诊疗医疗质量连续化管理,加强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巩固和强化无偿献血工作。完成13家大型公立医院巡查,加快推进二级医院等级评审,启动新一轮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三是进一步完善急诊急救服务,继续做好胸痛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卒中中心建设,降低心脑血管病致死、致残率。

  四是落实《天津市医疗纠纷处置条例》和《天津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条例》,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工作机制,加强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营造良好就医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五是大力开展改善医疗环境、改进医疗服务流程、转变服务作风、方便百姓就医活动,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工作精细化管理,使卫生计生工作更加便民惠民,办人民满意卫生计生事业。

  六是落实《京津冀卫生计生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7年)》,加强三地资源共享和就医预约、转诊制度建设,推动三地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和医师跨区域注册,深化京津冀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和医学影像资料共享,全面促进三地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和区域采供血机构技术合作。

  6 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

  主要是实施学科、人才奠基工程,增强卫生计生软实力。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和组织实施全市卫生计生“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高端人才、基层基础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大力开展短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和组织实施全市“十三五”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规划,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尽快补齐薄弱学科短板,全面提升全市卫生计生行业综合实力和国内外影响力。

  7 发展中医药事业

  主要是进一步完善中医发展政策,全面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具体做好三件事:

  一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制定《天津市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20年)的实施方案》。

  二是实施《天津市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加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做好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以及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三是推动西青、津南等区中医医院建设,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

  8 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

  主要是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彰显智慧医疗便民优势。要认真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市人力社保局推动“三医联动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提升人口健康专网、平台承载能力,统筹规划市级平台应用功能需求和实施方案。

  二是加大力度推进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围绕落实医院功能规范,实施“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共享文档规范”,开展“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规范“医院数据报送”,做好医院功能规范建设中期测评。

  三是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落地应用,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内容与技术标准,逐步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

  四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规范和强化智慧门诊服务功能,做实做好信息便民惠民项目,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