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本市居民健康白皮书昨发布,市民死因顺位排序与往年基本一致

29.07.2016  17:43

          目前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运动量减少、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等不良健康生活方式日趋严重,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市卫生计生委昨天发布了《天津市居民健康状况报告(2015年度)》,内容除了涉及本市人口基本情况、主要慢性病新发病例情况、成人慢性病患病及行为危险因素、青少年健康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外,还汇总了2015年本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通过该报告,市民可以了解本市主要慢性病相关细节统计数据、关联分析数据和图表,提高自身对慢性病的正确认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白皮书里的三个好消息

  好消息1

  户籍居民期望寿命

  连续5年超过81岁

  2015年,本市户籍人口数为1026.90万,其中男性为514.98万,女性为511.92万。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1.33岁,连续5年超过81岁,其中男性79.35岁,女性83.39岁。2015年期望寿命与2014年相比略有调高,较2010年的80.27岁提高1.06岁,已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

  不过数据也显示,2015年本市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占户籍人口的22.4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的14.31%。提示本市人口老龄化处于较高水平,今后各项公共卫生政策和资源应更注重关爱老年人健康。

  好消息2

  甲乙类传染病

  报告发病率连续下降

  自2007年以来,本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已经连续多年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全市16个区、县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6种20872例,死亡68例。其中,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16种20872例,死亡68例。2015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137.60/10万,报告死亡率为0.45/10万;与2014年相比,报告发病率下降10.10%,报告死亡率下降1.49%。

  据介绍,2015年本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呈现出三大特点。第一,主要病种相对集中,2015年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痢疾、肺结核、梅毒、乙肝和猩红热,共占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7.56%;报告死亡数居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乙肝、狂犬病和梅毒。第二,呈现一定的季节性分布,肠道传染病病种以痢疾为主,6—9月为发病高峰期,其间发病数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8.31%,7月达发病峰值;呼吸道传染病病种以肺结核和猩红热为主,冬春季为发病高峰期,1月达发病峰值;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病种以梅毒和乙型肝炎为主,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无明显发病季节高峰;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病种以布病为主,5—7月为布病发病高峰期,其他病种全年散发。第三,人群分布特点明显,0—4岁年龄组病例最多,占病例总数的13.06%,其次是25—29岁年龄组病例占10.83%,30—34岁年龄组病例占8.73%。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1.44:1,男性发病数和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

  以艾滋病为例,按照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统计,2015年本市报告艾滋病病人272例,死亡36例,HIV感染者520例,死亡18例。与2014年相比,艾滋病病人的报告发病率上升13.30%,HIV感染者上升8.77%。从感染途径来看,以同性传播为主,占全部病例的74.59%,其次为异性传播,占22.16%,注射毒品感染仍处于较低水平,未发现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好消息3

  丙类传染病

  报告发病率下降18.97%

  另外,2015年全市16个区、县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共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52903例,死亡2例,报告发病率348.78/10万,报告死亡率0.01/10万。与2014年相比,报告发病率下降18.97%,报告死亡数持平。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丙类传染病病种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风疹。其中,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报告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69.54%,手足口病占25.18%。

  以手足口病为例,2015年全市报告发病13321例,死亡1例,报告发病率为87.82/10万,较2014年下降35.36%。其中,男性病例7935例,女性5386例,男女发病性别比1.47:1。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0—6岁年龄组,共11962例,占病例总数的89.80%。散居儿童病例最多,为8094例,占病例总数的60.76%,其次为幼托儿童(4017例)占30.16%、学生(804例)占6.04%。从发病时间来看,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主要集中在5—8月,呈明显的夏季发病高峰,其间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75.51%。

  白皮书里的几个坏消息

  坏消息1

  前五位主要死因,慢性病居多

  2015年,本市户籍人口总死亡数为73308人(2014年为71885人),户籍人口总死亡率为713.88/10万。其中,孕产妇死亡率为8.10/10万(2014年为9.28/10万),婴儿死亡率为4.76%。(2014年为4.40%。),新生儿死亡率为3.02%。(2014年为3.1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95%。(2014年为5.19%。)。参照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全国数据,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21.7/10万,婴儿死亡率为8.9%。。

  目前,本市户籍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慢性病,2015年前五位死亡原因分别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前五位的疾病累计占总死亡原因的88.68%。其中因心脏病死亡人数最多,占29.13%;恶性肿瘤是导致居民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占24.06%;脑血管病为第三位,占22.8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是导致居民死亡的第十位原因,占死亡总数的0.35%。

  不同年龄组人群主要死亡原因有所不同,其中1岁以下婴儿首要死亡原因为围生期疾病,占该年龄组死亡总数的53.35%,1—4岁儿童、5—14岁儿童以及15—44岁人群首要死亡原因均为损伤和中毒,分别占各年龄组死亡总数的26.21%、42.97%和33.99%;45—64岁人群首要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占该年龄组死亡总数的37.17%;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首要死亡原因为心脏病,占该年龄组死亡总数的32.14%。

  部分死亡原因数据调查

  ●恶性肿瘤                                   

  2015年,本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90.18/10万(2014年为289.70/10万),男女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发病性别比98:100。15岁以下儿童、15—44岁青年人、45—64岁中年人以及65岁及以上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比例分别为0.44%、10.31%、44.98%和44.28%。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总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至75—84岁间达到顶峰,85岁以上又有下降。其中60岁以下男性低于女性,60岁以上组男性高于女性。

  前五位恶性肿瘤构成比分别是肺、支气管癌(24.14%)、乳腺癌(10.23%)、结、直肠、肛门癌(8.25%)、肝癌(6.73%)和胃癌(5.89%)。其中男性前五位恶性肿瘤构成比分别是肺、支气管癌(29.06%)、肝癌(9.70%)、结、直肠、肛门癌(9.56%)、胃癌(8.28%)和膀胱癌(4.93%);女性前五位恶性肿瘤分别是乳腺癌(20.03%)、肺、支气管癌(19.34%)、结、直肠、肛门癌(6.97%)、宫颈癌(4.29%)和肝癌(3.83%)。

  ●心脏病、脑血管病               

  2015年,本市冠心病急性事件报告发病率为85.67/10万,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73:100。15岁以下儿童无发病,15—44岁青年人、45—64岁中年人以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心脏病急性事件发病占全部心脏病急性事件发病的比例分别为4.68%、38.38%和56.94%。

  2015年,本市脑卒中报告发病率675.99/10万,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51:100。15岁以下儿童、15—44岁青年人、45—64岁中年人以及65岁及以上老年人脑卒中发病占全部脑卒中发病的比例分别为0.01%、4.12%、42.42%和53.46%。脑卒中各亚型发病情况为:脑梗塞为574.37/10万(占84.97%)、脑出血为54.70/10万(占8.09%)、蛛网膜下腔出血为7.10/10万(占1.05%)、未分类为39.82/10万(占5.89%)。

  ●糖尿病                                         

  2015年,本市糖尿病报告发病率为287.17/10万;男女发病性别比为88:100。15岁以下儿童、15—44岁青年人、45—64岁中年人以及65岁及以上老年人糖尿病发病占全部糖尿病发病的比例分别为14.80%、46.04%、29.55%和9.62%。其中1型糖尿病为1.26/10万(占0.44%)、2型糖尿病为238.93/10万(占83.20%)、妊娠糖尿病为74.29/10万(女性中占24.30%,)、其他糖尿病为9.95/10万(占3.46%)。

  ●伤害                                               

  2015年,本市伤害报告发生数为272660例,其中本市户籍为228643例;本市居民报告发生率为2226.54/10万,男女伤害发生性别比为158:100。15岁以下儿童、15—44岁青年人、45—64岁中年人以及65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发生占全部伤害发生的比例分别为14.80%、46.04%、29.55%和9.62%。前十位伤害原因构成比分别是:跌倒(32.54%)、动物伤(21.77%)、机动车交通事故(10.56%)、利器切割伤(5.45%)、暴力/斗殴(5.44%)、砸伤(5.42%)、非机动车交通事故(3.99%)、钝器伤(3.76%)、压伤(2.62%)和机械切割伤(1.58%)。

  坏消息2

  三高危害亟待得到控制

  本市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3.03%,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5.05%和30.70%。相当于18岁及以上居民中,每3个人中有1个高血压患者。随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升高,18岁至44岁人群,45岁至59岁人群,60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9.74%、43.38%和65.43%。值得注意的是,18岁至44岁的高血压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比例仅为13.70%;虽然服用药物控制血压的患者比例达90%,但是只有40%左右的服药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本市18岁及以上居民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4.94%,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6.04%和13.68%。相当于18岁及以上居民中,每20个人中有3个2型糖尿病患者。随年龄的增长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升高。18岁至44岁人群,45岁至59岁人群,60岁及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8.97%、20.67%和27.74%。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亟待引起重视,18岁至44岁的患者知道自己患有2型糖尿病的比例仅为38.80%;虽然采取措施控制血糖的患者比例超过90%,但是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的患者比例只有42.43%。

  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版)的成人血脂异常诊断标准:

  总胆固醇≥6.22mmol/L(240mg/dl)为高胆固醇血症;

  甘油三酯≥2.26mmol/L(200mg/d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4mmol/L(160mg/dl)为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正常范围内低密度越低越好;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mmol/L(40mg/dl)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正常范围内高密度越高越好。

  本市18岁及以上居民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9.02%,男性(6.88%)高于女性(11.47%);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15.85%,男性(17.67%)高于女性(13.77%);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为10.73%,男性(7.99%)低于女性(13.86%);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为21.04%,男性(24.08%)低于女性(17.56%)。

  坏消息3

  三大主要慢病危险因素须引起关注

  本市居民慢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烟草危害、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超重与肥胖、吸烟及被动吸烟、过量饮酒和睡眠障碍。

  [超重与肥胖]

  体重超重肥胖者发生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癌症、脑卒中等疾病的危险性均会增加。肥胖症者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3倍;动脉硬化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3倍;癌症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倍。本市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40.86%,肥胖率21.11%,分别高于国家的平均水平(30.6%和12.0%),患病程度严重。其中超重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群最高(43.22%);男性(42.89%)高于女性(38.49%)。中年人群肥胖率最高(28.20%);男性(20.41%)略低于女性(21.92%)。

  [吸烟及被动吸烟]

  烟草烟雾中已知化学物质有7000多种,其中包括250种有害物质,致癌物近70种。吸烟可以导致肺癌、胃癌、中风、心肌梗死、气喘、慢性呼吸困难、牙周病、口腔癌等多种疾病。被动吸烟同样可引起肺癌、慢阻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尤其可危害孕妇、婴儿和儿童的健康。本市18岁及以上成人现在吸烟率为30.67%,男性(52.38%)明显高于女性(5.77%);男性60岁以下吸烟率较高,约为55%,60岁以上较低,约为41%;女性的吸烟率以45—59岁最高,为6.18%,18—44岁组、60岁及以上吸烟率分别为3.93%和4.27%。

  [过量饮酒]

  一般来说,少量饮酒可扩张血管,活血通脉,但如果过量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量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还会增加患高血压、脑卒中等疾病的危险。本市居民目前饮酒率27.61%,男性饮酒情况较为普遍为47.67%,约为女性(4.61%)的10倍,以中年男性人口最高(55.88%)。

  坏消息4

  学生肥胖和近视问题依然突出

  虽然成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但本市青少年健康仍面临两大隐患。

  2015年,本市学生肥胖率达到17.63%,相比2014年的18.10%略有下降;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肥胖率分别为22.1%、16.5%和12.7%,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

  2015年,本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5.2%、77.3%和85.5%。小学、初中学生视力不良率较2014年稍有改善,高中学生视力不良率与2014年持平。但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视力不良问题更加严峻。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