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21.03.2017  23:35

          2017年,本市中医药工作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发挥利用好中医药资源优势,全面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基本建立以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和社会资本举办的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共同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突出的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不断提升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明显改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环境。
  统筹落实中医药相关规划

  全面落实《天津市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加快天津市中医康复示范中心建设。推动本市中医药健康旅游事业发展,联合市旅游局创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基地,探索适合本市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模式。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

  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在提供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方面的示范带动工作,继续做好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的创建工作。推进中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对养老机构中医服务的技术支持与指导,探索中医药参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有效途径。

  探索中医诊疗模式创新

  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天津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方案》引导医院优化中医医院收入结构,加强医改运行数据监测,建立定期通报和约谈机制,有效控制中医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各中医医院药占比(不含饮片)不超过30%。

  探索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门诊设立中医药综合治疗区。总结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3家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经验,探索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诊疗模式并推广应用。

  继续开展三级中医医院对口帮扶涉农区二级中医医院工作,按照协议书督导进展,坐实武清、北辰中医院帮扶西青、津南中医医院工作,确保每家二级中医医院与3家中医工作较弱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建立帮扶协议。

  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

  全面实施“十三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出台本市“十三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做好河西区、河东区和河北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工作,提升中医特色诊疗和综合服务能力。大力推广成熟的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

  继续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工作。强化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培训,规范服务行为,进一步扩大目标人群覆盖率,加强中医药健康指导在社区人群慢病管理中的特色作用,通过中医健康风险评估、风险干预等方式,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核心作用,为社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加强中医医疗机构管理

  实施中医临床路径。以重点专科为抓手,以中医诊疗方案为基础,出台10个中医临床路径并实施,强化重点专科核心技术和特色手段。继续开展大型中医医院巡查。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署和要求,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北辰区中医医院开展巡查,组织专家对一附院、南开医院、中研附院、武清区中医医院巡查后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开展中医医院评审工作。组建评审专家库,做好评审标准及细则的培训,年底前完成二、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评审工作。加强医疗机构中药饮片质量,特别是采购、验收、保管等环节管理,继续开展中药饮片专项检查。落实中药处方点评制度,强化中药饮片合理使用,不断提升中药饮片处方质量。杜绝及减少不合理“大处方”,对中药饮片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并通报不合理处方,防止中药材资源浪费和中药饮片费用不合理增长。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建立传承人才队伍,推动传承研究成果的开放共享与推广应用。开展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做好同等学历中医专业学位衔接。开展第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选拔及组织实施。

  加强中医药毕业后教育,完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机制,扩大培训基地规模,加强中医临床思维培养,建立科学考核评估机制,提升规范化培训质量。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贯彻落实《天津市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办法》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有关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管理文件要求,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申报、评审和实施。做好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开展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中药资源管理人才培训、基层中医药人员岗位培训和中医药科普宣传人才培训等项目。

  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强化继承研究。以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为依托,加强对传承制药、炮制技术和老药工经验的继承应用。加强中医药科技平台建设。继续支持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推动国家中医临床研究中心建设。指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新建设周期建设规划和重点任务落实,保持重点研究领域创新优势。

  做好中医药科技项目管理。做好中药标准化项目协同管理。组织开展2017年度中医中西医结合局级科研课题申报工作,组织实施中医药重点领域科研专项。继续做好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和各类中医药科技奖励推荐工作。做好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和中药药用植物重点物种保存圃建设项目管理,开展年度考核评估。

  推进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

  开展中医药文化和科普知识巡讲。进一步强化中医药文化和科普知识在健康教育、科普宣传工作中的比重,不断扩大中医药宣传阵地。依托市健康教育中心,在市级健康大讲堂中安排2场中医药内容讲座,各区每年至少安排一场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中医药科普宣传人才培训,培训人员不少于100人次。做好中医药文化素养调查工作,发放中医药健康素养宣传手册,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强化实施效果。

  开展中医药进校园活动。探索编制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医药文化和科普知识读本,面向学校开展中医药文化和科普知识宣传,探索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校园普及模式。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基地内涵,鼓励基地率先探索中医药健康旅游和服务贸易工作,成为本市中医药健康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前沿阵地。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举办以中医药科普知识讲座、中医药文化主题展览、专家义诊咨询、发放中医药知识宣传手册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健康文化惠民活动。指导中医医疗机构开展文化建设和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在基层国医堂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举办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竞赛和“大医精诚”中医故事评选活动。利用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药专栏内容,每周更新专栏内容。鼓励各中医医疗机构利用自媒体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和理念,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培育融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生活方式。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