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计生委从八个重点项目入手完善本市卫生应急体系

16.02.2017  05:03

      为全面完善本市卫生应急体系,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本市将加快建立健全与本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卫生应急工作体系。到2020年末,使本市卫生应急体制机制、能力建设、应急处置、运行保障能力等方面更加完备,实现卫生应急平时准备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逐步形成科学规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天津市卫生应急体系。

      按照市卫生计生委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本市将在整合现有卫生应急资源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八个方面的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卫生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依托本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利用院前急救信息、医疗救治信息、传染病防治信息等重要数据资源为基础,建设以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急指挥中心为枢纽,覆盖疾控机构、医疗机构、院前急救机构和应急队伍等的天津市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

  ◆卫生应急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有关要求,推进市级卫生应急各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建设。以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为标准,通过开展质控分析、质控考核、质控评价等工作实施卫生应急准备、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总结评估全过程质量控制管理。

  ◆卫生应急队伍能力建设项目: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市级紧急医学救援、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突发中毒处置、核和辐射四类卫生应急队伍,进一步提高队伍在交通保障、野外通讯、生存装备、快速检测、紧急救援、应急物资等方面的建设标准和装备、训练水平,实现队伍装备现代化、指挥信息化、行动机械化和保障军事化。

  ◆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建设:构建全市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紧急医学救援中心、紧急医学救援站点的紧急医学救援三级网络,根据区域布局和功能定位,按照国家标准规划建设紧急医学救援综合基地、海(水)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规划建设综合、院前急救、烧伤、心理危机干预、海(水)上和航空等9类市级紧急医学救援中心;鼓励基层紧急医学救援站点建设,各区根据地理区域、交通状况和灾害事故特点等情况,以辖区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为基础,推进本辖区紧急医学救援站点建设。

  ◆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市、区两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托医疗卫生机构,分类分区域建立卫生应急基本物资集中储备库(点)。统一卫生应急物资装备储备基本品种和数量,实行最低指标管理,适应相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需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依托现有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优化提升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建立京津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区域风险评估协同机制,健全健康相关症候群、虫媒生物、学生因病缺课、医院感染、水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等监测系统。整合利用120等相关资源信息,建立信息确认和追踪机制,作为早期识别突发事件的重要信息来源。

  ◆卫生应急实验室能力建设:推进本市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和三级综合医院、区级疾控机构网络实验室建设,加强现代高性能检测设备的投入,进一步提高针对新发和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实验检测“一锤定音”能力。建设市级毒物检测实验室,逐步完善毒物快速检测中快速采样、前处理、快速分离和快速分析四个检测过程所需的硬件设备和相关试剂耗材,加强对从事毒物检测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切实提高其检测技能,进一步提高本市化学毒物快速检定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科研:依托高校和具有相应卫生应急研究能力的机构,整合全市相关领域专家资源和科研力量,开展卫生应急科学研究。重点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基础研究及监测预警、风险管理、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处置评估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