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县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举措建议

23.11.2015  20:42

静海县司法局课题组

        “六五”普法以来,静海县立足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构建和谐校园,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和《县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实施意见》,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切实增强了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了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的开展。
        一、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完善法治教育机制。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六五”普法开始后,县教育局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了由县教育局党委书记任组长,局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的普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定期研究部署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制定方案,组织推动全县中小学法治教育工作。各乡镇校也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组织架构,配备了专门人员,明确了工作责任,切实把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全县上下形成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格局。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法治副校长队伍。目前,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聘请了政法部门有实践经验的领导和干部129人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定期为学生开展法治讲座和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活动。加强教育行政执法队伍。县教育局确定了26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廉洁自律、敬业勤政的教育行政执法人员,分区分片负责全县各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安全保卫等各项制度。加强校内法治教育队伍。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建立了由德育干部、团队干部、班主任和法治课教师组成的校内法治教育队伍,具体负责本校青少年学生日常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二)落实“三个坚持”,增强宣传效果。一是坚持课堂育人。我县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做到了“六落实四纳入”,即做到了计划、师资、教材、课时、考核、法治副校长“六落实”,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纳入教师岗位目标责任制,纳入乡镇校考评指标体系,纳入学生成绩评定,保证学生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目前,全县中小学法治教育开课率100%,学生法治教育覆盖面100%。二是坚持环境育人。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真正使教师和青少年学生入脑入心。在《静海教育信息报》上开辟了依法治教专栏,逐期刊登法律常识、案例分析及相关法治教育内容;坚持让墙壁说话,环境育人,在班级黑板报开辟“法治教育天地”,校园橱窗开辟“法治教育专栏”,有条件的学校还在班级网页上开辟专栏。三是坚持活动育人。我县已连续14年每年组织一次中小学生和教职工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该活动已成为我县普法活动的重点品牌项目。2014年第七届静海县教职工法律法规学习竞赛活动实现了竞赛形式创新,在法律知识竞赛的决赛环节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电脑、视频、动漫等进行立体展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组织开展大型“法治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全县共组织进行了1342节主题班会课,评选出优秀班会课78节,激发了中小学生的学法热情。静海六中、瀛海学校举办模拟法庭活动,形象直观地再现了法庭庭审,使参加活动的师生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
        (三)发挥教育基地优势,扩大法治教育面。一是充分利用县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2014年,依托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利用中学生劳动实践和军训的机会,先后组织15000余名参训学生观看法治教育短剧《我的初二.三班》。二是对青少年法治教育馆进行提升改造。目前,静海法治教育馆提升改造工程已历时两年半,共计投资150万元。该馆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将有2万多名中小学生和数千名社会公众接受法治教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薄弱环节
        (一)制度、机制有待完善。由于法治教育没有硬任务、硬指标,效果难以量化把握,职责不清,目标不明,多头管理,随意性大,日常监督检查少,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缺乏合力,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学校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倾向,法治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虽然落实了法治课,但教育部门没有明确规定,根本不能进入教育系统制定的教学大纲,主要是通过思想品德课、政治课开展法治教育。
        (三)方法有待创新。对于在校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教育,虽然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摸索了一些生动形象、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但这些活动范围有限,时间有限。
        三、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完善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把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列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目标考核,建立综合协调机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目标任务,实施严格的量化考核,强化日常监督检查。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领导机制、考评机制、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切实做到青少年法治教育“六落实”,实现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效果。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和课堂主渠道作用,按照《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按照部署及时在各级各类学校规范设立法治课程,切实落实师资、教材、课时、考核。要按照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拓展讲法治故事、模拟法庭、学法互动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法治教育第二课堂。
      (三)健全队伍,建设基地,提供保障。大力增强学校法治课的师资力量,提高法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逐步解决中小学法治课师资短缺问题。加强对中小学法治课教师和法治副校长、校外辅导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教学水平,丰富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法律知识水平,培养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法治教育专业人才。充分利用法治教育馆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今年下半年,县法治教育馆将正式投入使用,县教育部门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这个教育平台,组织全县中小学生分批分期到教育馆参观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法治教育馆这一现代化教育场所的积极作用,通过接受法治教育和参加法治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法律的权威、违法犯罪的严重危害和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课题组负责人:张爱党  静海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课题组成员:  李文彬  静海县司法局宣教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