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1月23日04版专版报道: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成效显著

24.01.2017  20:03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加快能源结构转变、治理大气污染、产业转型升级、成果惠及民生的重大战略。2013年,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在总结前期“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经验的基础上,联合启动新一轮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分三批批复确立了39个城市(群)总共88个城市为示范城市。截至2016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总量累计超过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产销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

  2013年,国家全面启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本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成立了由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交通运输委等28个部门、区县和单位组成的本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领导小组,并在市科委设立了办公室。四年来,各部门通力协作,使推广工作有序推进,步步深入,取得显著成效。

   一、应用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2013—2015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大力推动,本市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应用1.39万辆,超额15.6%完成国家设定的推广任务,进入12个推广数量过万省市的第一梯队,单个城市排名位列第五。2016年,本市新能源汽车总量实现更快增长,全年各领域新增2.46万辆,超额23.3%完成设定目标。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85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4%,在全国领先。按照同等燃油车能耗和排放量计算,我市已推广的新能源车辆,每年可节省燃油1亿升,减少CO2、NO等排放近30万吨。

  公交领域。全市新能源公交车累计保有量达到3220部,占在运车辆近30%。其中,已投运的1346部直充式纯电动公交车,采用夜晚波谷充电、白天运行模式,有效降低运营电耗成本。充满电后,公交工况并开空调时可行驶200公里以上,基本上满足了每天续航里程的需要;投运的1245部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平均节油率达到35%以上,其中大部分装备有天津松正公司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系统。公交换电模式形成示范,通过“裸车换电、电池租赁、宜充则充、宜换则换”的商业模式创新,设计合理成本分担策略,减轻公交运营企业和能源供应企业的运营压力,本市已建成海泰、津门湖两个换电站,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新能源公交车投运以来,车辆不但经受了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的考验,车辆行驶过程中零排放、噪音低、操作轻便、乘坐舒适等优势,得到了广大乘客及驾驶员广泛好评。本市新能源公交车在装备数量、应用规模、运行质量、使用效果方面全国领先,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张绿色名片。

  邮政和城市物流领域,全市纯电动邮政车已投运超过800辆,投运规模全国第一,成为本市城市物流配送的靓丽风景。“天津模式”已为国家邮政总局在全国推广。到2020年,本市邮政快递车将全部电动化。新能源城市物流车累计推广5800余辆,成为城市内超市配送、仓储运输的重要车型,有效解决了物流中心到市内分拨网点的用车和通行问题。

  汽车租赁领域。2016年,本市制定出台了网约车管理办法,对从事网络约车服务的车辆和企业进行规范,极大调动了传统汽车租赁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网约车业务的积极性,已有庞大叮叮、曹操专车在本市开展业务布局,全年新增上牌新能源网约车接近5000辆,并将陆续投放市场,成为新的公共出行绿色载体;为落实中央和国家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中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相关要求,结合全市公务用车改革,本市积极开展公务用车分时租赁模式探索和创新,解决车改后公务出行难题。目前,市级机关已在50家党政机关布局开展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法院系统、北辰区各级政府、静海区环保局、综合执法等部门已首批投运135辆分时租赁车辆,成为公务用车新亮点;社会分时租赁蓄势待发,通过新能源汽车推广将目前较为流行的分时租赁汽车共享模式引入天津,目前已有“左中右”、庞大汽车等5家企业开展相关业务,全年新增上牌近千辆,即将投入运行。

   二、产业快速发展,引领电池革命

  整车方面,本市坚持以推广应用带动本地产业发展,地产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从有到全。全市已有华泰、一汽夏利、比亚迪金马、清源等近10家新能源整车企业,实现乘用车、客车、专用车车型全覆盖,累计产销已达8000辆,成为天津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纯电动乘用车在华泰量产的基础上,国能汽车5万辆产能项目将在2017下半年投产,一汽集团着力在津打造新能源乘用车基地;新能源客车方面,天津比亚迪武清基地已具备年产3000辆纯电动公交车的生产能力,不但填补了本市大客车整车制造空白,也成为华北地区首个新能源大型客车生产基地。

  关键部件方面,全市已聚集近10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20多家各级研究机构,形成涵盖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的动力电池的完整产业链条和创新链条,技术水平与产业化规模国内领先。力神公司已跃居成为动力电池行业龙头,拥有国家唯一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年获得国家科技部等支持资金1.4亿元,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第三代电池技术体系,电池能量密度比将实现300Wh/kg以上,引领动力电池革命,推动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将成倍增长。天津松正公司自主研发的公交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节油率达到50%以上,减排水平达到95%,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30%,产品已在国内100多个城市应用,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全国领先。

   三、充电基础设施加速建设,公共平台服务大众

  充电设施是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关键支撑,自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启动之初,本市即高度重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规划、国土、建设、电力、市容等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本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16年底,全市已建成运营公交充、换电站30余座。其中,充换一体电站2座,充电桩约700个,充分保障了全市新能源公交车的运营。公共充电桩建设方面,本市积极引进有实力、有特色的充电桩建设运营企业,初步形成了国家电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特来电、普天新能源、常州万帮为主力,庞大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企业为补充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格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设运营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成投运公共充电桩4700个,邮政快递、物流、通勤大巴等专用充电桩约1500个。公共充电桩遍布全市所有区县和京沪、京沈等部分高速公路,有效解决了广大市民公共区域充电问题。

  针对市民新能源私家车充电难题,特别是部分老旧小区电力容量不足无法大规模安装充电桩的问题,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电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及相关部门,通过明确居民区配建充电桩比例,出台居民充电设施报装绿色通道,设置电力营业厅充电桩办理专席,进一步方便居民自建充电桩建设。自2016年起,本市在近100个小区开展了共享充电桩试点。在每个小区,根据居民购车意向,建设若干个快慢结合的充电桩群,用于满足小区居民的充电需求,同时鼓励向社区外的居民开放。充电桩建设企业和物业各司其职,其中,充电桩企业负责建设运营和维护,物业公司负责引导和协调居民错时充电,双方对服务费按一定比例共享。从试点情况来看,此种模式极大的调动了物业公司的积极性,也免除了居民自建充电桩对安全的缺失,受到各方欢迎。

  为更加方便广大市民查询和使用充电桩,市科委组织开发了基于天地图平台的,集成本市各充电企业充电设施服务信息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运营智能服务平台”,实现2422个充电桩上图,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实现了人、车、桩互联。

   四、政策宣传并行,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为全面提升广大市民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优惠性、便捷性,本市先后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和使用的相关政策达到17项,政策数量、质量位居国内省市前列,构建完善了新能源汽车地方政策体系。

  地方购车补贴。2013-2016年,本市实行了购置新能源汽车地方财政补贴的支持政策,对于在津销售并初次登记的新能源汽车,按照中央财政补助额度相同标准给予地方财政补助,大幅降低了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购置新能源汽车的成本。

  不限购。企业和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可直接申领“其他指标”,且不受购车单位和个人名下已有车辆数量的影响,购买数量也无限制,但个人购买,单一年度所购置的新能源汽车中,只有登记日期靠前的2辆能够享受地方财政补贴。

  不限行。2016年1月1日起,本市开始实施新能源小客车和纯电动微型、轻型厢式和封闭式货车不受尾号限行交通管理措施限制的政策,进一步提升了市民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便捷性。

  安全服务保障。为推动本市规范、安全的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建设,2016年,本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在津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安全服务保障的通知》,规定在津推广应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其产品,以及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必须建立覆盖所属全部在津车辆的完善、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切实保障车辆产品和使用安全。同时确定了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的安全服务保障监督检查制度,形成全市新能源汽车安全使用保障的长效机制。

  为方便广大市民充分了解新能源汽车,及时获取相关政策,市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大型推广活动等渠道持续宣传报道,营造出新能源汽车绿色出行蔚然成风的社会氛围。通过宣传引导,普及优惠政策,广大市民认可度大幅提高,节能减排、防霾治理、绿色出行深入人心,自发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热情高涨,私人消费者购买比例已超过50%,并呈现快速上涨趋势。